(相关资料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胡玲)“以为是小鸡眼,在修脚店折腾了大半年,没想到竟是肿瘤!要是再拖下去,真不敢想会怎么样。”11月20日,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病房内,75岁的林爹爹(化姓)看着自己包扎整齐的右足,语气里满是后怕与庆幸。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这个被误判为“鸡眼”的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已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切除,如今恢复状况良好,即将康复出院。
7个月前,林爹爹的右足第3趾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疼痛,伴随活动受限。“当时脚一沾地就疼,走路都得踮着脚,疼得钻心。”老人回忆道,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他觉得疼痛部位和症状和常见的鸡眼没两样,便没往心里去,此后一直到家附近的修脚店处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每次修脚后疼痛只能暂时缓解,没过几天就会再次发作,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足趾也渐渐肿胀起来。“一开始只是轻微疼,后来疼得晚上睡不着觉,穿鞋子都得选宽松的,不然一挤压就疼得冒汗。”林爹爹说,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足趾活动也变得僵硬。几天前,老人足趾疼痛突然加剧,末端还出现了破溃渗血,家人用碘伏简单处理后仍不见好转,这才赶紧将他送到武汉市普仁医院就诊。
“患者入院时,右足第3趾明显肿胀压痛,末节破溃溢血,创面还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末梢感觉和活动都比较差。”接诊的手足显微外科主治医师汪冰回忆,经过初步检查,他发现病灶部位已出现典型的肿瘤继发症状,并非简单的“鸡眼”或“血管瘤”。据了解,老人因持续疼痛,近段时间精神、食欲和睡眠都受到严重影响,体重下降了好几斤,体力明显衰退,连日常的起身、行走都变得十分困难,基本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协助。
针对老人的情况,医生团队立即展开全面评估,完善相关检查,为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汪冰医师强调,足部肿瘤早期症状极易与鸡眼、跖疣等常见足部问题混淆,但两者的危害却天差地别。“鸡眼多是长期摩擦挤压导致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治疗后不易复发,也不会侵犯周围组织;而肿瘤的生长会持续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像老人这种情况,病灶已经侵犯足趾末梢软组织,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感染。”
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身体耐受度相对较低,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迅速组建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我们决定采用局部麻醉下的软组织病损切除术,这种术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彭汉书介绍,手术的关键在于精准分离病灶与正常组织,既要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又要避免损伤足趾的神经和血管,这对手术操作的精细度要求极高。
11月10日下午,手术正式开始。医生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巧,手持精细器械一点点逐步剥离病灶,最终将肿瘤完整切除。随后,医护人员用生理盐水、稀释活力碘反复冲洗手术创面,仔细检查确认无残留病灶、止血彻底后,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的肿物被立即送往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老人所患的是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这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及时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
如今,经过10天的术后护理,老人伤口无明显渗血、感染,疼痛症状已基本消失,末梢感觉和活动功能正在逐步恢复,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提醒,足部出现异常疼痛、肿块、破溃、麻木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切勿自行判断和处理,也不要前往没有医疗资质的小店诊治,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手足外科或相关专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专业手段明确诊断。
标签: